【特约评论】赵迎:浅析医疗医药产业投资机会


  在今后10年我国的投资领域中,医疗医药产业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点。其既符合我国社会结构发展的需要:社会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和人民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有国家的政策性的指导和扶持:新医改;再加上其独特硬性需求产生的抗周期性,对于投资者来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比起发达国家,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能都小得很。

  例如在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中,我国的医药市场规模只占很小的比例。

  但我们也看到了其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国际主流医疗市场趋于萎缩,而我国的新医改政策使有心人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遇。医改的8500亿国家投入中,2009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光在医疗设备和器械采购方面的投入就达1000亿元左右。国家层面上的指导和扶持将在业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如2009年成立的国内首家产业基金:建银国际医疗保健股权投资基金。这就难怪近几年来,私募在医疗医药上的投资频频,布局已经开始。最近的投资案例,包括重庆德同基金投资1000万美元于重庆博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摩根大通旗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One Equity Partners6960万美元入股广州康采恩医药,软银中国创业投资入股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NEA携百奥维达重组耐司康药业,风险投资机构四维安宏斥资700万美元首轮注资安徽安庆制药公司,等等,可谓举不胜数。医疗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大多数风投和私募基金投资组合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目前我国的投资领域的分布上,医疗医药所占的比例相对于一些传统领域来比还小。

  可见医疗医药领域中尚有很多投资的机会有待我们开发。

  医疗医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我们在此试着从宏观入手,系统地分析一下这个产业,看几个较成功的案例,以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为我们的投资指导方向。

  按照产品属性和经营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7个不同的领域:

  中成药品,化学药品,生物/生化制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医疗仪器仪表,医疗服务和流通

  中成药品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协会最新信息,2009年我国中药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20亿美元,同比增速高于西药类、医疗器械类产品,位居第一,增长幅度为14.36%,是2007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中药出口突破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2%;进口5.4亿美元,同比增长22.14%,达到近六年来的最高点。

  在国内市场,我国本土传统企业占了大部分市场分额,许多历史悠久的国营和上市企业都在各自的传统领域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产业技术研究比较透,整体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和结构。但在国际市场,韩国和日本占领了中草药市场份额90%以上,我国企业未显示出应有的竞争力,而韩日厂家所用的中药材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他们依靠高端新药的开发获得了生产链中大部分的利润。中药材大量出口,严重削弱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致我们始终只能停留在利润低的原药材出口行业,同时,由于过度开采,很多中药材已经灭绝,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面临长期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危机。

  在挑战面前,中医药企业应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早日实现集团化规模化,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完善机制,和国际市场接轨,由生产主导型向研发驱动型转变,建立竞争优势。新医改的一个重点是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加强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推广。这无疑为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其发展前景是可观的。由于这一产业的历史积累和品牌认知度的必要性,而且研发创新专利中药存在选方难、周期长、投入多、风险大等特点,我们首先看到新兴创业企业的机会很少;大部分的大型传统企业面临#8220;现代化#8220;的升级需要,他们必须改进管理,规划系统,扩大规模,提高效率,甚至进行收购,并购和重组等等企业层面的活动,这正是拥有资源,信息和资金的私募进入的好机会。

  正是由于中医药产业存在硬性需求,且提升空间较大,在今天相当多的优质中药企业中都有股权投资者的身影,例如在2004年投资哈尔滨制药的华平。我们预测在这个领域内,针对私募投资者的机会将是局限于成熟期的公司成长的需要,甚至是二级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及产业内收购并购整合的资金的需要,相对讲回报率低,但同时风险也小。

1234下一页

  化学药品和生物/生化制品

  两者有许多类似之处,他们建立在相同的基础科学:现代化学和生物学之上,只是侧重点不同,一个是相对传统一些,从传统化学上下功夫;另一个是从生物角度寻找解决方法,包括生物工程技术。在这两个领域内,我国都有各自的企业的佼佼者,有历史悠久的,也有新近创业成功的,有从开发到生产产品从事整条供应链的,也有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投资的机会很多,退出方式国内和国际都可行,回报颇丰。相对讲,由于生物技术的创新性,其#8220;颠覆#8220;性的技术和产品更符合创投的口味,更容易一鸣惊人,所以一直是创投喜欢的领域。例如2008年1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HBM生物基金一起向诺康生物投入了1700万美元投资,不到两年,诺康生物医药就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了。

  总体来说,我国的西药产业一直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不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企业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在国际上,中国还没有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药产品在主流医药市场上销售。在非专利药方面,中国医药产业面临着印度、以色列及欧美仿制药公司的竞争。我们是否有可能摆脱落后被动的竞争位置呢?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医药界的同仁努力,同时针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突破口,实现某一领域的突破。

  北京科美验证了这种可能性。科美生物技术是一家专业生产临床和科研及实验研究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行开发的化学发光诊断技术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自主研发国家#8220;863#8221;计划项目,新一代艾滋病化学发光诊断试剂盒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科美生物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经过国家科学技术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严格审核,于2008年十一月荣获#8220;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8221;。并曾入选2007年红鲱鱼亚洲100强。据悉,这项新技术引来国际巨头的青睐,西门子等多家国际风险投资基金于近日完成了对科美的首轮投资,投资总额达500万美元.

  在这里我们着重看一下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显现出强大生命力的商业模式,CRO#8211;合同研发外包组织模式。它是一种为海外大型药厂提供新药研究,开发,调查,试验和临床数据的外包服务。由于中国的试验费用仅为美国的20%~25%;在中国招募患者比美国、欧洲和日本更容易。这些条件对跨国制药公司有很强的吸引力,近年来CRO模式很受青睐。一项新药的从研究开发到通过审批上市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鉴于我国在西药和生物生化药类领域的从业时间短,经验少和资源有限的特点,CRO模式是通过初级的简单的#8220;代工#8220;的模式进入此领域,通过不断学习技术,累计经验和培养人才,逐步涉足更高级的产业环节,向高端发展,最终拥有自主产权。这种方法是针对我国西药产业现状寻求发展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预见,就象我国半导体产业经历的过程一样,#8220;代工#8221;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在CRO领域中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例如上海的桑迪亚医药。

  桑迪亚医药是一家立足于上海,向全球制药企业和生化公司提供的#8220;一站式#8221;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的外包服务公司,于2004年由在美国生物医药行业工作多年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归国创立。外包服务范围包括:药物分子设计,筛选,优化,合成,化学工艺研究与放大、化学分析测试、药物制剂研究、分子诊断服务、药理、药效、药代、安全性评价服务和符合美国cGMP规范的原料药和剂型的规模化生产等,集实验室研发和cGMP生产于一体。2008年,桑迪亚公司以928%的财务增长率荣膺#8220;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8221;第16名,并连续两年被顶尖风险投资商评为#8220;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50家公司#8221;之一。IDG风投于2005年投资入股桑迪亚,随后在2008年,永威、JAIC、IDGVC、PinPoint、常春藤投资等又第二轮注资桑迪亚。

  我们认为,在CRO领域,国际大型药厂出于竞争的需要,必将逐步把越来越多的业务外包出来,整个过程会象我国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过程一样,10年内,会有很多的创业机会和投资机会,其间会到处可见风投和私募基金的身影。笔者认为,CRO模式的企业能否长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借#8220;代工#8220;的跳板,逐步进入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部分,不断找到新增长点。在医药领域,主要利润掌握在上游,没有专利,没有自主产品,没有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只能分到一碗粥,永远吃不到肉,是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风投和私募投资者就是要找到有长远规划并有自主研发潜力的企业,帮助其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生产出世界性的优秀品牌药。

  医疗器械

  这是医疗中最大的一部分。我国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一直较慢,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格局中,美国占40%以上,欧洲约占30%,而我国去年仅占全球市场的2%,市场空间巨大。空白多,也正是机会多,由于这一领域的技术成分非常高,对专利技术的保护和应用比较充分,我们看到这一领域将是风投大显身手的地方。近年来,已经有了一些发展良好,逐步确立起市场优势的创业公司,他们已经开始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大显身手,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背后风投的无处不在。

  常州康辉是一个典型代表,作为一家专业化的骨科医疗器械企业,康辉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和提供先进、可靠、经济的骨科医疗器械产品,帮助骨科患者恢复健康,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产品已经覆盖了骨科治疗的全部领域,共4000多种产品。2005年,公司确立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公司年均超过35%的快速成长率吸引了IDGVC、TDF两家著名海外风投基金的巨额投资;公司高品质的产品、快速的反应能力,赢得了多家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的关注,并先后与他们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公司的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已销售18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估计康辉在3年内应可以上市,IDGVC、TDF会得到丰厚回报。

  另一家在器械领域的典型代表是介入导管领域的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它是一家专业从事介入医学导管及相关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由留美人员回国创建于1996年。公司主要产品是重症监护类医用耗材和医学介入导管及其附件,其导管尖端成型技术、头部软化技术、导管侧孔成型及表面抗菌、抗凝处理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拥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和辐射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并将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印度、意大利等国家。

1234下一页

  在介入导管和支架领域的新企业中,据我们了解,益心达尚无创投私募的参与;其他的业绩不错企业,背后都可见到私募资金或业界大公司的力量,如时代天使医疗器械科技(沃脉德资本),维科医疗器械(日本BIGGroup入股),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日本大冢,上海实业集团),乐普医疗器械(华平投资和中船重工)。

  针对心血管相关的疾病,介入式产品的疗效非常明显,已成为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其针对病源的直接性和有效性,其与基于药物治疗的方法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互补充,平行发展,甚至有时同时运用,增加疗效。近年来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逐年增加,可以预见我国对介入式领域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在该领域存在大量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谈到介入式的治疗方式,业界人士一定会想到属三类医疗产品的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和起搏器。起搏器比较简单,只是负责产生心脏所需的节律;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复杂得多,一般指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它是一种能自动检测室性心动过速,过缓和心室颤动并进行变速控制和电击复律的器件,是迄今为止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手段。这类产品代表了介入式治疗的最高水平,对技术,质量和制作的要求很高,是医疗器械这顶皇冠上的明珠。其核心地位相当于半导体产业中的中央处理器,一直代表了业界水平的最高境界。目前世界上的四大生产商,三个在美国,一个在德国,基本上垄断了全世界的市场。

  在每百万人口中,美国的ICD植入率达到450台,而我国小于1台。这500倍的差距,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我国居民的心脏病发病率低,而是ICD价格很高,基本全是依靠进口,产品平均价格在10~15万左右,不是国内普通患者所能承受的。我国每年新发心脏病患者达4百万,心脏猝死案例接近150万,而且每年都还在增加,对此类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目前我国起搏器市场几乎全是进口产品,占去市场的99%以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及发病率的上升,市场潜力巨大,国内目前唯一能生产起搏器的公司是陕西秦明,起搏器价格是1万左右,基本是同类进口产品的2/3到1/3价格,价格非常有竞争力,而且在医改后的保险覆盖范围,如果经时间的证明,其质量过关,将是国内广大患者的福音,秦明基本上是美国CPI(现波士顿科技)和德国百多力的技术。

  ICD技术是完全建立在半导体产业基础上的,没有成熟的开发,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根本无从下手。首先涉及的半导体技术非常全面,高电压电流模块,数字系统芯片,模拟信号和混合信号芯片,移动感应器,射频混合接发模块,高寿命高可靠性电池技术,人体内导线技术,高精度机械技术,密封技术,等等。最重要的是集成技术,要协调高达上百个独立的元器件和芯片能够一起工作;其次是质量的要求非常高,由于植入心脏,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危,是所有产业界中对产品的可靠性和出错率要求最严格的,为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从产品的设计,质检,认证,到大批量生产和测试都需要遵循严格的,甚至吹毛求疵,不近人情的控制;最后,也是对新入行者最难的做到的,就是合格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对产品生产者,包括自身和供应商的质量的规定,监督,纪录和控制,对所有出场产品的从头到尾的纪录,对任何违背规定的纠正和相应的防止及预防性计划和行动,对所有制作流程步骤的规范和记录,所有制作参与人员的培训和行为记录。我国食品药物卫生管理局对植入式器件的监管基本上是依照美国的食品药物管理的规则进行的,目前对于市场上的进口产品,基本上采用美国标准,滞后几年的方式进行管理。产品上引进成熟的型号,一般也滞后于日本和欧洲市场。笔者认为,通过食品药物卫生管理局的定期检查和抽查,是业界最具挑战性的首要任务,也是该业界最高的门槛。最后一个挑战,是来自医疗保险政策上的。由于昂贵的产品和手术费用,没有国家统一的医疗保险的报销保证,光凭个人支付能力,其市场的采用率不可能高。这就寄希望于相应医改制度的制定和医疗保险公司的合作,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已经看到的希望,目前在多数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南京等,医疗报销政策和额度都使这种治疗成为可能,我们希望医改早日实现全国范围内标准的统一,所有的患者都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的好处。不可否定,综上所述,此领域要求非常高,但同时回报也非常高。

  目前据笔者了解,我国尚没有本土生产高端ICD的公司,但结合我国市场的越来越多的需求,该产品超高的利润率,和我国的半导体产业的从设计到生产的逐步成熟,及政策上的鼓励,可以预见不久就会有创业公司的建立。笔者认为,比较国外的四大厂商,本土企业的优势是本土化优势。国家的基本政策很明确:扶持本土技术和企业。本土企业更善于处理和保险公司和食品药物卫生管理局的关系,在产品合格的基础上更容易拿到市场准入证,产品更容易得到保险公司的认可。

  鉴于此领域的高技术性(独特性),高利润性,和高需求性(可行性),这都是一个值得风投注意的领域,这个领域的企业还是需要实践的积累,所以先行者可以尽快积累起经验,占据竞争优势,占领市场。任何具备了合格的设计技术,成形的管理和质量体系,和一支有经验的生产和医疗认证团队的创业公司都是值得投资的。

  医疗设备和医疗仪器仪表

  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类似性和相关性,许多公司会同时介入。该领域的特点是:投资大,周期长,利润率高。跨国的大型企业,如通用电器,西门子,飞利浦等,目前尚占国内大多数市场份额,尤其是高端,处于领先地位;但我们已经看到一批主要由海外归国人员创立的新兴企业已经找到市场立足点,产品已在国内外建立了一定客户群,正在逐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

  其中迈瑞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自1991年成立以来,迈瑞公司始终致力于面向临床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产品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及试剂、数字超声、放射影像四大领域,时至今日,迈瑞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已扩展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1年迈瑞靠90万元起家;1997华登太平洋创业投资先后两次注资200万美元,1999年华登集团联合日本软银、日本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注资600万美元。迈瑞经过15年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医疗电子产品供应商;在2005年高盛公司注资4000万美元后,迈瑞于2006年9月在纽约上市,成为第一家登陆美国股市的中国医疗健康企业,筹资达2.7亿美元。在迈瑞的长达15年的上市前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华登的早期资本注入,帮助其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机制,促进了迈瑞公司转型自主研发以及进军海外市场这两次战略转变,让搞技术的创业者学会了怎样做企业,让他们学会并习惯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议事规则;其次高盛助其成功上市,实现质的飞跃,起到了四方面作用:一是帮助迈瑞敲开国际市场大门;二是帮助迈瑞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三是防备迈瑞资金不时之需;四是著名金融机构的名望和资源在企业上市时有利于提高上市的股价、改善二级市场的表现。可见私募在迈瑞的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的话,迈瑞也还存在,但很可能只是一家业绩平平,成长缓慢的小公司,不会是今天的第二家#8220;华为#8220;。

  在医疗设备和仪器仪表领域,其成长期较长,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所以需要私募投资人是战略性的投资人和合作伙伴,有耐心,有能力打持久战,应该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基金周期一般为10年左右的合伙制私募可能不适合投此行业。华平创投在迈瑞上的前期投资是成功的,但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得不提前退出,虽然收获颇丰,但也为没能等到它在纽约上市实现更多倍数的回报而后悔。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会帮助医疗设备和仪器仪表公司在客户引进,市场开拓和后期融资上达到事半功倍。

1234下一页

  医疗服务和流通

  是近年来的一个投资热点。例如最近,致力于提供专业的医学互联网服务的华医网成功获得红杉资本3000万元战略投资。

  医改是个大话题。医改最大的收益者是低保障人群,将最大限度地激活基础医疗服务市场。据美通社亚洲报道,2007-08年医疗服务行业获得风险资本3229万美元,平均单项投资额646万美元,几乎与生物医药行业的平均单项投资额持平,并出现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并购,平均单项并购额3118万美元,仅次于医疗器械行业。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随着商务部接管医药商业后,医药商业标准预计会在近期面世,其重点内容在于加强行业管理并提高集中度、减少中间环节、鼓励企业自发兼并重组等。此次医药商业流通标准主要将淘汰一批#8220;小、散、乱#8221;的企业以及兼并重组一批具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因此商务部版的医药流通标准将主要研究及制定宏观方面的规划、药品流通体系的建立以及提高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国药控股、新上药及一些地区性的巨头都正在加紧并购整合,一致药业、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南京医药、华东医药等商业龙头均有机会。商务部药品流通行业规划有望6月出台,将推进兼并,而兼并重组中的首要问题是庞大的资金来源,企业会主动找投资,这正是资金充足的私募基金进军医药流通领域的好机会,如果时机合适,判断准,应有以较低估价进入的可能,可以预见在企业的重组中私募的身影一定很活跃。

  医药物流领域中,包括专业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需要将其有机结合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还是比较新的概念,但在现今的中国医药商业领域很有存在的必要。在社会劳动分工日趋细化、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追求高效率的情况下,企业将自己不熟悉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来承担无疑是明智之举,这可以有效减轻企业和批发商的负担。而且,在医药领域发展第三方物流也是必要的.像云南白药这样的大型医药企业,可以拿出上亿的资金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但是很多中小型药企和药品零售企业是没有这样的实力的,这也给大型第三方物流的崛起提供了土壤。近来,从高盛注资海王星辰、日本铃谦与上海医药成立合资公司、风险投资入股九州通、武汉同济堂、广州医药和上海医药先后完成了海外资金的引入,都表明大量风险资本已经涌入了医改中的重点#82;#82;#8220;医药流通领域#8221;。

  在流通领域,作为最后的一端,医药零售业也存在很多机会。2007年底,凭着近4年药品零售额连续居全国第一的业绩,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成功引进瑞典殷拓集团及其股东瑞典银瑞达集团8000余万美元投资。瑞典殷拓集团是欧洲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管理10个基金共约110亿欧元,现已在中国投资7家公司。基于医改的政策性扶持和市场的需要,零售业的机会不少,同时竞争也会很激烈,投资人需要事前对潜在竞争做大量详细尽职调查,否则可能陷入恶性竞争中,同时私募投资机会在二,三线城市会好于一线城市,私募可以加强在中小城市的机会的发掘。

  总之,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硬性需求下,医疗医药产业中的各板块都会涌现出许多优秀企业,但机会和风险并存,风投和私募的伯乐们能否识得千里马,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赵迎,美国领航基金投资咨询及管理合伙人。以引进国外成熟机制,服务国内市场为宗旨,在中国市场提供世界领先水平的基金投资和管理以及直接投资的咨询与服务。曾先后在摩托罗拉,德州仪器,和波士顿科技等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重要职务。


  联系方式:michaelzhao@sagenavigation.com


123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特约评论】赵迎:浅析医疗医药产业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