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PK富士康:代工王者之争

  就在郭台铭为了频繁发生的员工跳楼事件,亲自从五台山请来高僧祈福的时候,王传福正在洛杉矶成立美国总部。1年前,郭台铭曾非常不忿地指责巴菲特投资比亚迪一事:“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因为没有诚信的公司不会长期存在。”事与愿违,现如今的比亚迪走得比过去一年还要好。

  业绩证明一切。比亚迪股份(1211.HK)2009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34%,达到395亿元,实现净利润37.94亿元,同比大增271.46%.比亚迪另一上市公司:比亚迪电子(0285.HK),2009年收入111.9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1%,实现净利润7.59亿元,同比减少1%.

  与比亚迪电子一样,富士康也有两个上市公司,一个是集团上市公司鸿海精密(2317.TW),2009年合并报表收入为新台币1.96万亿元(约4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净利润为新台币756.9亿元,较2008年增长37.3%;另一个与比亚迪电子一样以手机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富士康国际(02038.HK),2009年财报显示,其收入为72.41亿美元,同比下滑22%,实现净利润3962万美元,同比大幅下滑68%.

  虽然从总收入来看,富士康远远高于比亚迪,但比亚迪显然正处于高增长、高收益阶段。而比亚迪的增长恰好是对富士康的蚕食,因为郭台铭和王传福所做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两者此消彼长。

  相同的轨迹

  王传福1995年在深圳创立比亚迪,涉足电池生产。在短短数年间,先后拿下中国台湾大霸、飞利浦等厂商的大额订单,又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厂商合作,一举成为与三洋、索尼比肩而立的全球三大电池供应商之一,在二次充电电池上则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即便2009年经济危机导致比亚迪的电池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4.42%,但其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仍不可撼动。

  接二连三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凸显了鸿海模式的困境

  在电池业取得绝对优势之后,比亚迪于2003年通过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动用2.54亿港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正式进军汽车业;次年,低调进入手机代工业,摩托罗拉、三星、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诸多手机厂家成为其固定客户;随后,比亚迪又向笔记本、上网本等电脑领域进军,今年又传出其开始代工电子书的消息,并且已经拿下了方正飞阅的代工订单。

  如果王传福早一点出生,将创业时间提前至1974年(郭台铭创立鸿海),那么他可能就是郭台铭。比亚迪在手机产业的布局和代工模式与郭台铭惊人地相似,当鸿海以连接器等核心零部件逆向整合整个产业链时,比亚迪则从手机电池为起点,开始了同样的逆向整合运动。王传福随后进入的电脑和电子书代工领域,也是郭台铭的优势产业。以电子书为例,据DIGITIMES分析师预计,富士康电子书阅读器代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远大于60%.就像当初从郭台铭手中抢去手机的代工订单一样,业内认为,未来比亚迪也必将分食鸿海的电子书订单。

  郭台铭实际上是欣赏王传福的。在王传福决意收购秦川汽车时,郭台铭想与其共同控股秦川,表达了对王传福决策的认同,但遭到了王传福的拒绝。不过,2005年郭台铭在昆山建立了安泰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最终进入汽车零配件市场。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郭台铭主动邀请的王传福,郭台铭见王传福的目的很单纯:拿下一笔比亚迪的生意,成为其电池塑胶壳的供应商。只是没想到,王传福最终成为郭最强劲的对手。

  在郭台铭和王传福身上,可以找到很多相似的品质。两人都是工作狂,王一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郭曾为了抓紧时间工作,甚至规定自己每天只去两次厕所。两人都十分简朴,郭在创业时期从不穿名牌、不坐商务舱,买私人飞机的事情则是后话;王更是勤俭节约,出差一律经济舱,住宿一律招待所,他还笑称,即便企业做得像富士康那么大,他也绝不会买私人飞机,除非他想从造汽车转向造飞机。

  两人都很霸气并有点独裁,郭常常标榜自己是“独裁为公”的领导者,他认为“民主是种气氛,领袖应该带着霸气。”尽管与郭的形神俱厉相比,王传福在外表上要显得温和绵软,但在王身上也充分体现出了“民主是最没效率的做事方式”(郭台铭说的话),王传福规定集团下所有事业部的总经理直接向他汇报,也就是说复杂的过程只依赖一个人的大脑。

  在霸气和独裁之外,是两者对事物的精准判断。王传福在决定投入巨资进入汽车业时,比亚迪曾遭遇基金“洗仓”事件,一天之内,比亚迪股票跌幅超过21%;郭台铭在继模具业务之后进入第二大核心业务:机壳业务时,也曾不被看好。但如今,鸿海已经占领了全球机壳业务一半份额以上。而比亚迪汽车则保持了连续5年超100%高增长!2005年比亚迪汽车销量约2万台;2006年比亚迪汽车销量约6万台;2007年比亚迪汽车销量约10万台;2008年比亚迪汽车销量约17万台;2009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已超过44.8万台。

  比亚迪和富士康无疑都是成功的企业。在所有相似的构造条件下,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共同理念:低成本获取利润,这也是中国代工业的本质。只是有所不同的是,富士康的利润增长已出现瓶颈,而比亚迪的利润仍在翻番增长。即使在共同下滑的手机代工领域,富士康的下滑幅度也远大于比亚迪。

  富士康已经度过了高速发展期,而比亚迪却又正好适合这个时代的变迁。在相似的轨迹下,比亚迪和富士康未来的走向却可能大相径庭。毕竟王传福不是郭台铭,比亚迪的模式与富士康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比亚迪PK富士康:代工王者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