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卖当劳(一)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快餐连锁集团,麦当劳在商业领域成就的霸业的确令众多企业主汗颜,麦当劳也当之无愧的成为美利坚的代名词之一。

  但是光环之中的麦当劳近一年多来由于经营不善,导致颓势难已,其股价已跌至8年来的新低。而十几年来,世界各地的“千夫之指”如今也呈愈演愈烈之势,令本来就已头疼的麦当劳,从上至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外患”难平,“内忧”待治,麦当劳,前路几何?

麦当劳成为“两会”提案

  1955年,当雷•克劳克(Ray A. Kroc)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成立第一家麦当劳连锁店时,他压根就想不到,48年后,麦当劳竟然能成为中国“两会”代表的提案。该提案并非为麦当劳歌功颂德,传播品牌,如若得以通过并立法,这将为麦当劳在中国的命运带来灭顶之灾。

  2003年3月5日,正值“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皎向大会提案,建议将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请出国门,至少应该严格限制其发展。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正式宣布: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存在潜在威胁,对西式快餐的化验结果表明,油煎、油炸食品中含有大量致癌毒素———丙毒。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与食品有关的癌症中,30%—40%都与丙毒直接相关。

  人类正遭受丙毒的严重威胁,此言毫不为过――而“洋快餐”中就含有大量丙毒。

  “洋快餐”能致癌,这在美欧早已引起普遍重视,典型的案例之一,当数美国工人西泽•巴伯因健康原因将美式快餐(包括麦当劳和肯德基)告上法庭。

  中国则正相反,仍在积极引进“洋快餐”,中国肥胖儿童的增多与此也不无关系。正是注意到“洋快餐”对于中国国民的危害性,张委员认为,应该严格限制其发展,尽早将这类垃圾食品清扫出中国快餐市场,保护全体国民的身体健康。

  先不论该提案最终命运如何,单就此案提出的时机和级别,就已足够让麦当劳总部人员尝到“脑震荡”的难受滋味。

快乐还是健康,这是个难题?

  2002年10月,法国一家麦当劳在广告中称:“孩子们在麦当劳就餐一星期最好不要超过一次。”这则新闻令世人颇感惊诧,这与麦当劳砸自己招牌又有何异?为此,麦当劳美国总部大为光火,发言人立即向社会解释,“法国麦当劳”言论无权代表公司主张。

  此事刚过去不久,一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致使体重超标的纽约儿童,集体诉状又一次将麦当劳推上了被告席,但该案最终于2003年01月22日被纽约地方法院法官罗伯特•斯威特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对此次胜利,麦当劳公司难掩喜悦,恐怕更多的是庆幸又逃过一劫。

  但麦当劳此役赢得并不轻松,由于受到诉讼的影响,麦当劳在华尔街的股票价格22日当天便下跌了0.5%。

  针对麦当劳食品对人体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而提起的诉讼,在欧美发达国家屡见不鲜。麦当劳本身也意识到了该问题的负面影响,出台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大。

  这些诉讼甚至还“启发”了英国食品标准局2002年底的一份议案,该议案要求菜谱必须标出食品饮料中的卡路里、脂肪及添加剂含量,就像“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一样,以此提醒消费者注意饮食健康。如果该议案再被欧盟采纳,对麦当劳来讲,后果可想而知。

  麦当劳作为一种饮食文化,舍去其它的影响不说,它那极具亲和力的“M”标志,还有“麦当劳叔叔”的可爱形象等等,毕竟是给人们特别是全世界的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可是,健康问题又确实是麦当劳无法规避的羁绊。

  西方有一则讽刺美式快餐的漫画,在汉堡、热狗、薯条、冰淇淋这些快餐旁边写着:“我们杀死的美国人和香烟杀死的美国人一样多。”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麦当劳和消费者而言,要快乐还是要健康,都是个难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诊断卖当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