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公司到韧公司

从快公司到韧公司  超越事物发展规律或极限的快速发展,只能适得其反。相反,有计划、有节奏的“慢”和“稳”,却更符合“韧”的精髓。

  有人认为,近三十年来,中国公司发展迅速最主要是得益于国家政策。油价非常低,电价非常低,地价非常低,劳动力的价格非常低,利率非常低,汇率也非常低。这些低成本加上国际的大环境造成了目前中国公司的快增长。

  “消费饥渴”催生“快”公司

  高速发展的公司,向上说,原因有国家政策、环境等等,赢在起点;向下说,是赢在终端。为什么中国的技术不发达,但是有一些行业比国外还发达,比方说互联网行业,这得益于终端,就是消费者的不成熟。

  因为中国人不成熟,所有才有大量的消费。当他成熟了的时候,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消费了。那中国消费者不成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基于消费者的“消费饥渴”。打开窗子能欣赏到外面的东西,人家的窗子打开了多年,消费者可以辨别好的东西还是坏的东西。我们就像刚刚打开了窗子的孩子,看外面什么都好,其实都是他没有看到过的原因。

  这个“消费饥渴”是催生这些高速增长企业的原因。目前保健品市场的成熟,就是因为多年来我们没注重身体健康,所以现在要补啊,结果从开始的“三株口服液”到现在的“黄金搭档”都是这样。

  然而,我们平常说“跑得快摔得惨”,一句话就道明了一个问题——速度之伤。

  速度之伤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爆发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钢铁大运动,“赶英超美大跃进”多么惊人的速度。纵观10年,中国乳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其中,顶级品牌“蒙牛”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真正的“猛牛”:

  1999年初创时,蒙牛一文不名,名列中国乳业第1116位;

  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0.37亿元,同业排名第119位;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

  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13.18亿元,同业排名第1位。

  这一系列的数字的背后就是一头疯跑的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在蒙牛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发现了这个市场商机的其他品牌乳业也都纷纷行动起来,伊利、三鹿、圣元、完达山等也都来分一杯羹,加入迅猛发展的队列中。10年来,中国乳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于是,乳业出现了令人惊叹的现象:蒙牛9年增长了500倍,伊利7年内增长近15倍。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三聚氰胺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从现象上看,“奶粉事件”的罪魁祸首是三聚氰胺,然而从本质上来看,迅猛膨胀,盲目求快的企业经营战略才是幕后凶手。中国乳业的领导人似乎都忘了老祖宗的忠告“欲速则不达”。不听祖宗言,吃亏在眼前。一场三聚氰胺引发的“毒奶事件”让乳制品企业都被速度撞了一下腰,使中国乳业遭受到近乎种群灭亡的极大危机。

  透过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这些企业并没有赢在速度,倒是这速度差点成了整个行业的“致命伤”。

  中国乳业如此,整个中国的企业又何尝不是?中国很多公司发展得特别快,但是倒闭得也特别快。在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公司连自救的能力都没有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为什么差?从现象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它快速发展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从快公司到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