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养人才的八个误区

企业培养人才的八个误区  “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气器具。”这是松下幸之助对“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什么的”这一问题的回答,造就人才先于制造产品,松下先生的这个理念现在已经得到了许多企业的认可。诚然,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里最重要的资源,然而,正如“人力资本学说”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兹所说的,“并非一切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而培训是企业培育人才、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

  让人稍感遗憾的是,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认识或操作上的误区,从而影响了培育人才的效果。下面,笔者对企业育才的八种误区做阐述和分析,希望对各位企业管理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误区之一、重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培训会很贵,但是不培训会更贵”,这句话在企业界广为流传。确实有些企业知道到了培训的重要性,然而,还有些企业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虽然他们也会作企业培训,但是通常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经常出现培训者不参加培训的现象,并且培训者以工作忙、抽不出时间为由来搪塞;第二、把培训当作临时性的工作,效益好的情况下就培训,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就不培训。

  

  作为企业战略分解和绩效考核的有力工具,平衡计分卡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财务、客户市场、内部管理、员工学习这四个平衡计分卡的维度里,员工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财务目标的完成与否,如图1-1所示。因此,对于培训这一提高员工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企业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将其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并制定短中长期的企业培训规划。企业决策层要坚定决心,保证每门课程都有必须参加的相关人员,其他员工想参加的,可以自己报名申请,当然要在不影响本职工作以及事先征得上司同意的前提下。

  误区之二、目的不明确

  培训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许多企业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其实,培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的战略。任何一家有理想、有抱负、有雄心壮志的企业,都应该有明确的公司总体战略、以及由此层层分解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企业培训要着眼于这些目标的实现。那种赶时髦,为培训而培训的事情,只能是浪费企业的资源。

  误区之三、担心为他人做“嫁衣”

  有些企业,花了许多人力、物力、材力来搞企业内部培训,或派遣相关人员到去参加研讨班、讲座、MBA或EMBA,甚至到国外去考察。结果呢?不久之后,这些员工却离职了,企业为他人做了“嫁衣”!这种现象,有时会造成管理者对培训的排斥、愤怒甚至是禁忌,最终成为企业放弃培训的借口。

  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分析员工“跳槽”的深层次原因,比如,是不是没有把培训同其它人力资源职能紧密联系开来(这一点,在本文的“误区之八”里将有专门阐述);另一方面要清楚,企业培训并不能包治百病,并不能解决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执行力、员工激励等方面的所有问题。

  误区之四、前期沟通工作的缺失

  “要我学”?“我要学”?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答案显而易见。在培训前期,有些管理者认为,企业用宝贵的资源来帮助员工成长,这是对员工的巨大福利,因此员工要倍加珍惜。确实,企业培训是一种员工福利,只是,并非所有员工都有如此高的觉悟、来理解企业的这份苦心孤诣。有些员工会想:我工作已经很忙了,你还让我参加培训,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有去参加。如果是怀着压抑和幽怨的心情,来参加培训,其效果可想而知!

  事先与员工充分沟通,把培训与他们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培训的效果,这是有经验的管理者的“惯用伎俩”。因为他们知道,管理中最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企业任何政策的落实都离不开人的支持,即使有些政策对员工本人十分有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是很有必要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企业培养人才的八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