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2.0的五大误解

企业2.0的五大误解  数字化协作正在商业世界大行其道。2009年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有近一半的公司使用支持群体交流的“社交软件”,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Web2.0,最著名的例子包括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维基百科等。

  三年前,本文作者创造了“企业2.0”(E2.0)这个词语,它指的是组织如何利用自发社交软件平台(ESSP)实现目标。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不预先规定工作流程、角色和职责,或者员工之间的依赖关系,而是让它们自己逐渐形成。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现在大多数公司使用诸如ERP和CRM等应用软件,明确规定哪些人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谁负责制定哪些决策。E2.0则要求企业采取完全相反的做法:在没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让人们彼此平等地创建和完善内容。

  E2.0有很多好处。它可以帮助人们迅速地搜寻信息和指导,减少重复劳动。它使更多的人得以参与创新。它利用集体智能和群众智慧,找到棘手问题的准确答案。它使人们能够建立、维护并受益于大型社交网络。它让企业高管得以实现建立实时更新的企业知识总库的梦想。所有这些好处的背后是一种互动和协作,和层级结构无关,也不受其束缚。尽管有这么多好处,E2.0并没有遍地开花,更谈不上遍地结果。作者指出,大多数E2.0项目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们对E2.0普遍持有五大误解。

  误解1:E2.0的风险远大于回报当第一次听到企业2.0的运作方式,许多CEO会感到惴惴不安。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一大堆顾虑:如果有人张贴仇恨言论或色情内容怎么办?会不会有员工利用论坛自暴家丑,或是批评公司的领导层和战略?如果竞争对手利用网站诽谤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怎么办?……其实,上述风险都只是理论上存在,实际上很少发生。在网络上,全体员工都是行为规范的监督者。

  误解2:E2.0的投资回报率必须用钱来计算无形资产的价值无法单独测量,其价值来自这类资产帮助企业推行战略的能力。想通过估算投资回报来推动E2.0项目上马,是很困难的。就E2.0项目是否值得投资而言,预先评估项目的成本和时限、可能带来的好处、预期覆盖面这三个方面,通常就足以让管理人员做出决定了。

  误解3:只要我们搭台,人们就会蜂拥而来由于维基百科、Facebook和Twitter的流行,许多高管以为,自己公司的协作平台也会吸引大批用户。他们采取消极被动的策略,引入几项ESSP,然后就坐等好事上门。结果什么也没发生。E2.0项目必须要有明确的表扬措施、奖励办法,以及其他类型自上而下的支持,例如高管本人的亲身参与。只有当人们知道自己的意见会被重要人物听见时,E2.0才会开始流行。

  误解4:E2.0的价值主要在于帮助直接同事更好地完成工作大多数公司目前是在用ESSP支持已有协作关系的员工。这些网络环境通常是封闭的,除了预先规定的团队成员,外人不可以进入。实际上,开放的网络更有价值。比如在预测市场上,即使是陌生人之间的相互交易也可以产生准确的预测数据。

  误解5:E2.0应按其产生的信息来评价人们通常以为,E2.0的价值可以根据其产生的信息质量和全面性来评估。这种评价方法不够周全。首先,ESSP收录的往往是尚在进行中的工作,而不是已经完善的成品。应当鼓励人们发布各种“毛坯”想法。其次,如果组织可以识别出发布者是谁,即使是不完善或不完整的信息也很有价值。E2.0的真正好处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联系。它能够将人与人之间的潜在联系转变为实际联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企业2.0的五大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