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老板“吝啬”正当时

企业老板“吝啬”正当时

 现在的形势对企业经营来说,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许多老板也开始秉承“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绝对不用”的原则,精打细算才能度过这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低潮时期。


 很显然,现在的日子没以前好过了,企业老板只有精打细算,才能度过这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低潮时期。


 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葛朗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当然那是极端的例子了,现在的形势对企业经营来说,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许多老板也开始秉承“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绝对不用”的原则,原来在商场与人交往时,常会设宴款待对方,这样会使人际关系更为圆滑,对企业是有利,于是,即使平常很节俭的老板,遇到招待有业务联系的客人,都要绞尽脑汁地使场面浩大豪华,做到“无微不至”的款待,大把大把的钞票花在大吃大喝上也在所不惜,坦然相待。


 而现在许多老板都选择了节俭。


 这不,当老福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流水线生产的汽车公司时,绝想不到他一手打下的江山会落到今天这样窘迫的光景,据报道,有数字显示福特公司2006年亏损127亿美元,相当于每卖一辆车就亏损近2000美元。


 在该公司103年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糟糕的财政状况。此前在1992年,福特公司也曾经损失过将近74亿美元,此次竟然超出了这一“纪录”,足以让人为他们捏一把汗。


 而福特公司预计,今明两年还会继续亏损,2009年才可能扭亏为盈。首席财务官勒克莱尔悲观地表示,2007年的情况可能比2006年更糟,亏损数字还可能再度被刷新。


 这是咋回事呀?作为老牌的企业大鳄,福特的经营状况怎么变得如此糟糕呢?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比如,福特公司的很多产品油耗比较大,被戏称为“油老虎”的SUV和一些大型卡车是福特主要的盈利点。但当今时代,环保人士越来越多,油价也在不停上涨,这使得福特公司的不少汽车很难卖动,尤其是想要SUV的人越来越少,而省油的日本车开始在美国市场上有所抬头,这也正是福特公司去年仅在北美市场的损失就高达60亿美元的原因。


 一方面是市场份额逐渐缩水,另一方面福特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你想,运营成本怎么会不大幅提高呢?光去年又为了关闭16个工厂而花费了巨额资金。


 亏损,虽说高得惊人,这还远远不能说明福特公司就此陷入了财政赤字的危机中。例如,时代华纳公司在2002年的资产损失曾经高达972亿美元,但仍然没有倒闭的危险。


 为了走出困境,福特公司将在未来两年内对公司业务进行重组。首席执行官穆拉利说:“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状况,我们正在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经制定好了计划。”


 目前,福特公司将一些资产做了抵押,贷款234亿美元来支付业务重组费用,并应对在两年内可能仍然出现的大亏损。同时,公司对人事进行了改革,和大约38000名工人签下了买断工时或提前退休的协议。公司还制定了降低日常花费的计划,预计将在2008年前将日常费用降低50亿美元。


 此外,福特公司还将积极研发新产品,争取靠新产品来减少亏损。公司将在2009年斥资100亿美元开展业务,同时将为新产品研发投入70亿美元巨资。


 在现代生活中,许多老板怕别人说是“小气鬼”,愿意别人奉承他“你真是个用钱干脆的人”,甚至为此打肿脸充胖子。而李嘉诚却认为:节省是致富的捷径,所以当别人说你吝啬时,心里应该感到高兴,这表示自己已经在通往“家财万贯”的路上了。


 这事发生在日本神奈州的事,经营买卖的华侨F,对任何捐款,只要他认为合理,他就会慷慨解囊,但决不浪费一分钱。比如,从家里或公司到唐人街,这条路上有电车,而且他家里有进口的轿车,但他却宁愿以步代车。


 有位熟人问:“走路是为了增进健康吗?”


 他却毫不掩饰地说:“不,坐车是无所谓的花钱。”


 有时,F偶尔也坐一次地铁,于是又有人故意问他:“喜欢坐地铁是不是因为公共汽车晃的厉害?”


 F很认真地回道:“你是知道的,地铁要便宜好几块钱呢!”


 这是门很地道的哲学,不担心别人说自己“小气”,而且认真彻底地维持着小气,不会给别人造成困难。他们不会明知自己没钱却充大头,把刚领到的工资花个精光。


 对于这一点尤其在国外的华商们很看的开,他们认为:“一些了解中国人的人,把我们看成犹太集团。其实我们是为将来存一点资本。”为目的在行事,所以不该花的,决不乱花,即使被外人认为是“小气鬼”也无所谓。生活要求我们尽量节俭,对于浪费,我们要敬而远之。


 明了数字,可以控制欲望,决不浪费,把一切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尽量做到物尽其用。


 在这方面,许多老板可以向在国外打拼的华商学习,他们资金积累的方法之一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增加收入,开发财源;“节流”就是减少开支。


 人人都知道增加收入,减少开支,就会增加银行存款。然而,正是应了这句话,“说起容易,做来难”,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微乎其微。


 要想增加资金积累,一般人先考虑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多赚钱呢”。世有千人,就会有千种赚钱的方法。下面我们简要地看一看几位华商的赚钱之法。


 1954年,靠做木材生意赚了点钱的王永庆,独具慧眼,决定开创新业,经营当时无人问津的塑料专业。


 在经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他临难不缩知难而进。几年的辛苦工作,换来累累硕果——台北、南亚、胎塑三足鼎立,形成台塑企业集团的雏形。


 然而具有临苦务须不惧,临难务须不退精神的王永庆,并没有满足这一点,他又迎狂风顶恶浪,用超人的毅力,惊人的勇气,克服了接踵而来的困难,扩大经营,创办实业。


 王永庆正是以其独特经营方式,出奇制胜的手段,成为台塑集团的首脑人物。


 香港赫赫有名的亿万富翁霍英东白手起家,从一个穷苦水上人家之子,一跃成为香港房地产业的巨子。他的创业,颇有传奇色彩。


 霍英东发迹后,有人对他的经历用十六字加以概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名成利就、爱国爱乡”,文字朴实无华,画龙点睛地道出他的成功之道。


 他初道,倍尝辛酸。然而他有一种不为艰难,赴汤蹈火的拼搏精神。几十年的一路拼搏,使他成为香港房地产巨子,亿万富翁的他拥有海沙的输港专权。名下拥有有荣公司,立信置业、信置企业等60多家公司,以经营房地产为中心,从杂货到建筑、航运、旅店、酒楼、百货、石油、淡水湖……形成一个遍布于海内外庞大的工商业体系。


 他常说:“外国人能办到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办到,同样能办好,有些事比外国人办得还要好。”霍英东这是以这种精神向自己挑战,向一切困难和艰险挑战,向西方和世界挑战。这种气概,使自己不仅成为香港工商界的巨人,而且跻身世界经济强人之列。


 中国华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到了一个个“开源”的绝妙计策,他们为自己创造了财富,也为社会提供了方便。笔者在这里略举几例,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广大读者从中得到一点点启发,走出一条更畅通的“开源”之路。


 当今,人们有一种说法:挣得多,花得也多。哎,。真攒不下钱来。这种说法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支出是一个无底洞,无论你有多少钞票,也不会把它填满。而事业的扩大,是需要积累资金的,这就涉及到“节流”这一问题了。


 并非所有的富翁都会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我们的许多华侨富翁发迹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李嘉诚就是很好的一例。他的被褥都是旧的,而且睡衣还打着补丁,恪守着中华民族“勤俭”的传统美德。


 他们认为“没有一元,就没有一百元”。所以对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他们区分得时分明确。凡事精打细算决不浪费一分钱。“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决会一毛不出”。这是他们坚强执行的一条开支原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企业老板“吝啬”正当时